Open up, everything's waiting for you
You can go your own way
Go your own way
11月15日,在三季报电话会议召开前,Alkermes选择了弗利特伍德·麦克的分手歌曲《走自己的路》作为背景音乐,而不是大多数药企喜欢的田园交响乐。
因为,Alkermes要在会议上宣布,它已经完成了肿瘤业务的分拆,成为一家纯粹的神经科学公司。
每逢财报披露,我们除了能够看到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状况及业绩,也能从中窥探到企业的战略调整。随着宏观经济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药企的经营思路正在迅速转变。
To be or not to be是个问题,做大做小更是一门学问。
比起风险更高的biotech不得不收缩、砍管线,那些体量足够大、筹码相对丰厚的跨国药企,几乎都开始主动做小。大如辉瑞、诺华、强生、葛兰素史克,中如Jazz、Alkermes等,都在加速剥离非核心业务,更加聚焦发展。
国内也是如此,不少药企也在不同节点做战略取舍,以适应新的变化。
巴菲特说过,做投资要认清能力圈,开公司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不做”通常是质量很高的决策。
/01/重新聚焦CNS
分拆的目的很简单,Alkermes希望自己成为盈利的纯商业阶段神经科学公司。
成立于1987年,并于2011年9月与爱尔兰都柏林大药企Elan Corporation plc的前药物制剂和制造部门Elan Drug Technologies合并,公司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成瘾、多发性硬化症、肿瘤疾病等等。
尽管已经成立36年,也有多款精神分裂药物上市销售,营收常年稳定在10亿美元左右,但公司仍未实现盈利,去年亏损额达1.58亿美元。新冠疫情爆发后,为了降低亏损,Alkermes还曾进行过大裁员。
关于这次分拆,Alkermes首席执行官Richard Pops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在董事会层面决定分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对Lybalvi长期价值的信心不断增强。”
Lybalvi是一款大幅降低奥氮平增重不良反应的创新复方制剂(奥氮平/samidorphan),2019年6月获得FDA批准上市,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
奥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尤其是难治性患者的王牌药物,但长期用药易引发肥胖;而samidorphan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减轻奥氮平带来的体重增加。三期临床显示,经过6个月治疗,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体重增加的平均百分比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显著降低(p=0.003)。
2019年,美国市场奥氮平处方量约为700万张,排名第四。有奥氮平庞大的市场基础,Lybalvi并不愁卖。
今年三季度,Alkermes营收为2.52亿美元,亏损,其中2700万美元来自Lybalvi,环比增长35%。基于强劲的潜在需求和处方药的采用,公司已将Lybalvi的年度指导值提高到8800万至9500万美元之间。
公司另一核心产品是有着“海洛因及酒瘾克星”之称的Vivitrol,三季度销售额为9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以及另一款精神分裂症药物Aristada,收入为7600万美元,增长10%。
可以看到,Alkermes的CNS老产品均稳健增长,Lybalvi则潜力巨大。CNS业务给了Alkermes分拆的底气,但或许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作用。
Alkermes的肿瘤管线nemvaleukin,这是一种白细胞介素-2 (IL-2)变体免疫疗法,正在开展铂类耐药卵巢癌和粘膜黑色素瘤治疗研究。但nemvaleukin有可能在其它 IL-2免疫疗法失败后贬值。
百时美施贵宝和Nektar Thaerapeutics在对IL-2候选药物bempeg进行试验,此前一项联合试验表明,表明它可能弊大于利。上周,赛诺菲宣布,25亿美元收购Synthorx获得的针对IL-2的候选药物SAR444245,疗效数据“低于预期”。
这些产品的折戟,似乎在告诉大家:偏向性IL-2的路不好走。
Alkermes认为,单独运作将允许每个公司建立具有相关科学专业知识的不同管理团队,并使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评估每项业务价值。
言下之意或许是,当前资本市场低估了其CNS业务。
/02/大药企也不再贪大
为了更高的增长,Alkermes选择拓展肿瘤领域,开发细胞因子疗法。但相比CNS,肿瘤业务带给Alkermes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甚至可能是负作用。
因为肿瘤管线尚处于临床开盲盒阶段,风险较大,尤其是再有多款产品折戟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研发投入大,某种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盈利的步伐。
随着肿瘤业务的分拆,Alkermes预计2023年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因为不再支付相关研发费用,运营费用也将减少。目前其预计净利润在2.5亿至2.8亿美元之间,而去年公司亏损1.58亿美元。
事实上,通过分拆、简化运营、减少各项费用以增加利润,几乎成了整个行业的共识,不论药企规模大小。不久前,全球50强药企Jazz也陷入了分拆的传闻。
过去野心勃勃的Jazz不甘于现状,选择在各个领域四面出击,试图冲击Bigpharma,但结果却是越努力越适得其反。
Jazz同样深耕CNS。2023年上半年,Jazz总收入18.5亿美元,来自CNS领域的收入占比超过72%,为其营收做出主要贡献的产品有三款,分别为用于治疗特发性嗜睡症Xywav、Xyrem和用于治疗癫痫的Epidiolex。
不过,眼下三款产品中的两款处境堪忧。尤其公司的拳头产品Xyrem面临着专利到期的挑战。在仿制药的冲击下,Xyrem销售额不断下降,今年二季度Xyrem销售额下降了41%。
更糟糕的是,Jazz加码的肿瘤领域,并没能给Jazz的发展带来太多的增量。
在两大领域表现都不及预期的情况下,Jazz有了分拆业务的想法。而在不少华尔街分析师看来,对于Jazz来说,无论是将肿瘤学业务出售,成为一家纯粹的CNS公司,还是将CNS业务拆分,成为一家肿瘤药企,都可能让公司的处境比现在更好。
相比这些中等体量的药企,成熟的大药企更擅长在不同节点做取舍,以适应新的变化。
赛诺菲在三季报宣布新的“play to win”战略计划,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以及拆分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目的是成为一家纯粹的生物制药公司,并进一步优化公司成本结构。
赛诺菲之前,辉瑞剥离消费者业务部门,将仿制药业务与迈兰合并;强生也一分为二,将其消费者健康业务从制药和医疗设备部门剥离出来;还有一直在“瘦身”的诺华,分拆仿制药部门山德士、收缩管线、出售呼吸系统业务等等。
大药企都在努力变得更加纯粹。这背后的考量不外乎,降本增效,通过简化结构以提高专注度,借此提高公司资产质量、盈利能力。
/03/新时代的药企经营启示
每逢财报披露,除了能够看到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状况及业绩,也能从中窥探到企业的战略调整。
如果说biotech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收缩、砍管线,那么体量更大的成熟药企开始集体“做小”更能说明问题。
随着宏观经济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竞争对手的挑战,药企的经营思路正在迅速转变,回归核心业务,不再一味地追求多元化。
因为多元化的另一面也可能是“大公司”病,以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方面,强生最有发言权,其婴儿爽身粉虽全球销量极大,但多年来一直被消费者状告,公司疲于应对官司和大额赔款。
这凸显出大型多元化企业面临着简化结构以提高专注度的压力。医药行业尤其如此,销售洗发水、保湿剂等消费产品缓慢而稳定的业务,已经与开发和商业化药物的高风险、高回报工作愈发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大药企纷纷选择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
某种程度上,对于Alkermes这类公司也是如此。
除了继续推进ALKS 2680等CNS管线的研发,Alkermes下一步的目标是如何最大化发挥其在CNS领域多年的商业化积累,将新老产品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Alkermes在推销精神分裂症药物方面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其坚持战略性推迟推广工作,直到医生对药物感到满意,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用力过猛。
“这是一个以功效为导向的市场,”Alkermes营销总裁表示,“所以在营销方面,你总是必须以功效为先导。有了 Lybalvi,Alkermes就有了一张王牌。”
Lybalvi后续商业化表现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CNS产品的商业化与肿瘤产品的研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即使是研发,这两个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也是不同的。
一家药企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想要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必须要集中起来使用,也就是将资源集中到优势领域,不断寻求实质性的突破、增强竞争优势,进而拓宽自己的护城河。
尤其是考虑到当前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即便是更具资源优势的大药企,也开始未雨绸缪、主动做小,因为大家更在意安全感和确定性。
回到国内来说,如何进一步聚焦优势产品,以及筛选构建市场切实需要的管线,也应该是各家需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原文标题:这届药企,不想“大大大”了
- 开元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