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潭,编辑:小市妹
在医药股因反腐政策大幅下杀之际,“CRO一哥”药明康德却因一份超预期的中报逆势上涨。
这份财报也让资本市场再次见识了药明康德的真正底色。
【超预期增长】
CRO板块曾是A股市场的香饽饽,乘着初期的成长红利,以及疫情期间的医药股大牛市,板块指数冲上历史顶峰。
但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医药股投资退潮,加上整体业绩增速放缓,板块大幅下跌近4成,一些企业股价甚至腰斩。
高成长是CRO高估值的基础,但在2022年,由于创新药行业融资趋冷、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增速出现明显放缓,不少企业甚至表现出下滑迹象。
但作为业界顶梁柱,药明康德一如既往的稳健,彰显出“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底色。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至188.71亿元,剔除抗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劲增27.9%;归母净利润53.13亿元,同比增长14.61%;经调整后的non-IFRS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达到18.5%。
要知道,这是在去年同期及全年利润增速73%的高基数上,再次超出市场预期,而且如今的大环境更加复杂。
▲来源:同花顺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竞争对手低价揽客,打响价格战,药明康德明确表示不会参与所谓的“内卷”和“价格战”。从盈利能力上可以一窥究竟,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提升到41.08%,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
特别是支柱板块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实现收入70.34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大增51.6%;经调整(non-IFRS)毛利32.16亿元,同比增长12.9%,毛利率达到45.7%。相比第一季度,无论是增速还是盈利能力都进一步上升。
▲来源:药明康德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
此前,市场担忧国际贸易摩擦将导致药明康德订单减少,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上半年,美国客户贡献123.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2%(剔除新冠项目),占比66%。无论是收入占比还是增速,美国市场依然是妥妥的第一名。
另外,药明康德从全球前20大药企身上实现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47%(剔除新冠项目),远超其他客户收入20%的增速。可以看出,药明康德对世界大型药企的吸引力。
实际上,从2015年到2021年,药明康德对前十大客户的保留率保持在100%,罗氏、强生、辉瑞、默沙东等都是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也是药明康德业绩逐年提升非常关键的一点。
可以看出,药明康德对老客户、大客户的黏性极强,对创新型中小药企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未来,随着宏观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订单将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药明康德也将成为大赢家。
基于规模、市场占有率、技术、效率等方面的领先性,以及国际化布局、人才储备的优势,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愈演愈烈。
【高质量发展时代】
2022年,CRO行业整体承压,外界甚至出现了“CRO告别黄金时代”的说法,各种杂音扰动,也影响了药明康德股价表现。
但实际上,全球医药产业依旧拥有广阔空间,中国医药创新正迈向星辰大海,医药研发外包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小型制药公司需求不断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CRO行业的发展壮大是医药产业的必然趋势。
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困难度。创新药领域广为流传着一个“10-10定律”,即一款新药需要10年以上的研发周期,需要耗费十亿美金,可即便上市,10款产品中只有3个能收回成本。
世界第一大药企辉瑞(2023Q2)虽然毛利率高达74%,但净利率不到20%,这其中研发失败、大量专利到期聚集了巨额成本,侵蚀了公司盈利。所以创新药行业看似蛋糕很大,但同样蕴藏巨大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CXO(医药外包)应运而生,不仅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也能降低药企负担。这一模式类似于芯片领域的代工巨头台积电。
当前,全球医药外包渗透率不断提升。Frost&Sullivan预测,2021-2026年,美国医药研发外包比例将从50.3%提升至60.5%,中国也将由39.6%提高到52.2%。
所以,整体看医药外包产业的空间依然巨大,只是在走过前期增长红利阶段后,在短期不利大环境的扰动下,行业增速出现放缓。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目前行业发展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
此时,正是考验企业内功的关键时刻。近年来,以三星生物为代表的竞争对手频繁以低价抢夺订单,以填充产能,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得益于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降本增效,药明康德拥有“不参与价格战”的底气,以维持公司盈利水平。
另外,目前行业充斥着“产能过剩”的论调,而仔细分析,过剩的只是低端产能,高端产能依旧稀缺。
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化学业务现有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泰兴新工厂将于下半年投产。公司新增客户超过600家,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5%,订单总额已经超过去年年底。
一手产能饱和,一手订单增长,这足以证明药明康德的市场竞争力,产能效率、附加值也更高。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外包研发企业,药明康德的业绩表现在全球范围内都一直处于行业前茅。如今仍然能维持高水准、高价值的成长,药明康德正在开创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打破创新者窘境】
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曾表达过这样的愿景:“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人,一个想法,一张纸,一支笔,一张信用卡,在药明康德就能进行新药研发”。
基于这样的想法,药明康德自创立起就不断迭代创新,以驱动长期稳健成长。
▲药明康德“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
药明康德是业内少有的能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企业,并且能在全球整合优质资源。
“一体化服务”对于创新药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初创型企业,他们的资本储备、生产能力乃至研发经验尚有不足,亟需一篮子服务。
这样的服务模式下,只要客户有想法或专利,临床、实验、测试、审批、生产等一系列操作都可以交给药明康德来完成。药企只需专注药品研发和药效,分工更加明确,药品成功的可能性也得到提高。
在克里斯坦森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中,他指出破坏性技术的门槛通常没有那么高,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市场并且迭代合适的产品。
企业还应该倾听新兴市场的需求,关注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消费者群体,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一市场,可能比成熟型的大客户更具爆发力。
为突破“创新者窘境”,药明康德创立“里程碑式收费”方案,根据研发的不同阶段收费。如果在某个阶段中断,就不再收费;如果客户不需要打包服务,也可以按照单个项目提供服务。
这种“定制式”的收费方式大大增强了初创药企的灵活性,这也符合药明康德强调的“长尾客户”战略。
不同于芯片等行业,技术创新几乎“垄断”在巨头手中。创新药行业中,初创企业的创新能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只盯着巨头无法长期保持市场敏感度,而且小企业未来也能长成巨头。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户600+家,过去12个月,活跃客户超过6000家,这些新增客户及其他长尾客户共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收入,足见“长尾战略”的活力。
另外,药明康德还和药企共享新药收益,相当于对“里程碑收费”模式的一次升级。如果药物成功上市销售,药明康德将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2023年就是药明康德DDSU业务为客户研发的新药获批上市的元年,在第二季度实现了销售收入分成从0到1的突破。
随着越来越多客户药品上市,公司预计未来十年销售收入分成将达到超过50%的复合增速。
商业模式上,药明康德坚持“跟随分子”战略,即三个跟随:跟随科学(Follow sciecnce),跟随客户(Follow customer),跟随市场(Follow market)。
药明康德每年投入较大金额进行研发创新,与科学前沿保持同步。同时,紧跟客户脚步,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客户的成功是市场繁荣的关键。
业务模式上,药明康德拥有引以为傲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除了上述提到的端到端一体化小分子药物医药外包(CRDMO)优势外,融合测试、研发与生产的CTDMO业务正成为细胞和基因疗法(CGT)的新范式。
相比CDMO模式,CTDMO中的“Testing”对CGT领域至关重要。因为,许多生物医药企业和传统的CDMO不具备对CGT产品的分析和测试能力。因此,集合一体化开发、生产和测试的全链路服务就彰显了独特的优势。
这就是药明生基与众不同的地方,众所周知细胞与基因疗法最终产物是活细胞或活病毒,所以如何去测试它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体内活性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一项关键挑战。而在这个平台上,提供的一体化测试能力可以满足客户对细胞和病毒测试的不同需求。
在不断的创新之中,药明康德业绩增速和世界级同行相比都处于绝对领先水平。2022年,药明康德位居世界第五位。除第四名的ICON因巨资并购另一巨头PRA Health Sciences利润暴增外,药明康德的成长性要远远优于其他企业。
这种优势延续到2023年,行业前二名的赛默飞、LabCorp的利润在上半年和一季度均出现巨幅下滑,IQVIA的业绩增速也在大幅放缓,Syneos Health一季度甚至亏损。
对比之下,药明康德显然更有韧性,且成长性更优。如今,其只有23倍的市盈率(TTM),而IQVIA、赛默飞的PE都超过了36倍。
显然,药明康德更具投资价值,半年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已经放量上涨,可见“聪明钱”已经提前进场。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文标题:逆势上涨,药明康德韧性成长
- 开元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