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静雯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8月16日,Capital Watch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
该调查报告指出,诺辉健康公司通过不断压货的方式,九成销售收入都存在造假情况。
消息一出,诺辉健康的股价直线跳水,也让诺辉董事长朱叶青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随后,诺辉健康迅速对“造假风波”做出澄清,指责该做空调查报告属于公然造假,朱叶青直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来应对。
双方一来一回,市场真假难辨,到底谁在说谎?
一周后,诺辉健康正式公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上面显示公司首次实现过去12个月中经常性盈利,已经成功扭亏为盈。
在癌症病发率越来越高的今天,诺辉健康作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一直都非常被市场看好。
但这次“造假风波”却让诺辉健康深陷舆论漩涡中,虽然正在竭力挽回影响,依旧难以阻挡股价下跌,一度急跌20%。
1、深陷造假风波的诺辉
Capital Watch认为诺辉健康虚造收入。
报告里指出,该机构经过长达16个月时间的跟踪调研,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发现诺辉公司通过不断压货的方式,营造出九成虚假收入,其真实业务量完全不是公布财报数据所显示的。
为了佐证诺辉健康“弄虚作假”的事实,Capital Watch分别从12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报告中指出,诺辉健康旗下的畅销产品“常卫清”“噗噗管”““幽幽管”等产品在多个销售渠道均存在销量造假的问题。
报告中提出,诺辉健康会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压货的方式,等产品过了有效期后,就会将这部分未确认收入的产品变成公司真正的销售业绩。
譬如2022年,根据做空报告,诺辉健康全年实际销售业绩只有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之多。
除此之外,该报告还对诺辉健康产品的检测能力、销量等多个方面提出质疑。倘若情况属实,那么无疑会让诺辉健康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中。
很多人对Capital Watch都比较陌生。据Capital Watch官网显示,其于2000年成立,是一家华尔街财经媒体,主要为美国投资者提供中国公司的一手资料和客观的市场分析。
其实诺辉健康并不是第一家被Capital Watch质疑业绩造假的中国公司。
早在去年3月,Capital Watch曾经发布过一篇名为《AI神话爆破九问商汤科技》的报告,里面列举了多处证据来质疑商汤业绩造假。
从后续发展来看,Capital Watch并没有拿出实锤信息来证明商汤科技的确存在业绩造假的情况。
诺辉健康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
诺辉健康解释说,常卫清并没有通过经销商渠道销售,收入是以单个医院完成的到检数量乘以出厂价方式确认。在每份产品盒子上均有唯一二维码用来确认消耗量。每个月月末都会发送确认函给医院,只有医院确认检测量并开具发票后,才会确认收入。
为了让业绩更被大众所信服,诺辉健康直接公开了自己的纳税情况。
董事长朱叶青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上半年,诺辉健康在滨江税务局所缴纳增值税已经超过7500万元。
按照药企增值税率13%来粗略估算,那么诺辉健康上半年的销售额应为5.77亿元。
据诺辉健康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诺辉健康实现营业收入为8.23亿元,同比增长264.58%。
总体而言,诺辉健康实际销售业绩非常可观,也一定程度上粉碎了九成收入造假的指控。
2、癌症早筛商业成功化的案例
随着健康观念不断普及,人们早已意识到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意义。
据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癌症已经成为了除心脑血管疾病外,第二大死亡因素,占死亡总数的22.32%。我国每天平均都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并且发病率还在不断持续上升。不过,有将近8成以上的患癌患者可以通过早筛得到有效防治。
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让不少癌症早筛公司前仆后继涌入,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
诺辉健康便是其中之一。
2013年,留美多年的陈一友和吕宁看到癌症早筛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回国创办了诺辉健康。2年后,两人的大学同学朱叶青也加入其中,共同助力诺辉健康的发展。
当时,在癌症早筛行业主要依靠To B商业模式,把产品卖给医院,或者是给医院做外包服务等。
虽然市场前景不错,但是商业化落地情况并不乐观。
为了突破重围,诺辉另辟蹊径,除了医院渠道外,还主攻居家早筛赛道。同时,诺辉健康也没有选择泛癌种筛查,而是从细分赛道切入,深耕专一市场,以此提高产品检测成功率,打响品牌知名度。
诺辉健康主要从最具有技术可行性的结直肠癌入手,分别推出了“常卫清”和“噗噗管”两款自主研发的结直肠癌筛查产品。
这两款产品的筛查方式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粪便与尿液这两个随时能实施的方式进行检测。既能方便消费者使用,也能大幅度提高癌症的早筛率。
事实证明,诺辉健康走了一条非常正确的路,因此一跃成为癌症早筛行业的佼佼者。
“常卫清”虽然售价不低,属于诺辉健康的高端产品。但据诺辉健康公布的“Clear-C”(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FIT的检测灵敏度为69.8%。其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FIT,能够更早更准确提醒存在的结直肠癌风险,提高患者对进一步肠镜确认检查的依从性。
而在“常卫清”获批上市后,诺辉健康市场前景也非常被看好,于2021年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
2023年3月,诺辉健康成功“摘B”,成为了港交所里第7家“摘B”成功的18A生物科技公司。
现如今,诺辉健康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已经成功扭亏转盈,实现盈利。
据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诺辉健康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为6130万元人民币。而2022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为1.06亿元人民币。意味着诺辉健康实现了成立以来首次盈利。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是否挣钱才是最好的证明。诺辉健康明显是想要借助强有力的盈利能力证明其业绩的真实性,向资本证明其未来发展前景趋势良好。
3、癌症早筛下半场,创新才是正途
虽然“造假风波”已经陷入罗生门状态,但诺辉健康要想长足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止于此。
这些年为了形成癌症早筛产品的市场教育,诺辉健康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了销售推广中。
综合诺辉健康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诺辉健康的销售费用从0.26亿增加至5.55亿,4年间翻了21.35倍;2023年上半年,诺辉健康的销售费用为5.74亿,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销售费用。
高额销售费用是导致诺辉健康长期没能盈利的主要原因,也因此一直被诟病太过于注重营销。
同时,癌症早筛行业存在审批难度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
时代财经报道称,一位IVD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癌症早筛产品仍处于前期研发或者临床验证阶段,商业化的状态比较低。
为此不少早筛企业选择走“捷径”,主攻肿瘤辅助诊断产品LDT(医学检验部门自建检测方法)和IVD(体外诊断产品),获得监管部门审批后进入市场。
但借助辅助诊断名号获批的产品需要临床医生开处方,无法在C端场景应用,也不能用于体检人群筛查,加上产品繁多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此前,诺辉健康能实现商业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率先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证”,拥有市场准入资格。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注册证上面特别备注“建议上市后继续收集本产品临床使用数据和随访结果,进一步评价本产品长期临床性能表现等”。
换言之,尽管常卫清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但要想真正被市场认可,除了前瞻性研究外,还需要继续至少几年的随诊结果。
不过,诺辉健康对于癌症早筛商业化布局路线一直非常清晰,朱叶青曾公开表示:“一个好的癌症产品必须有合规性的原则,我们不能用一个只用于临床的产品去用在消费者身上,也不能用一个辅助诊断的产品来用到筛查身上。”
对于诺辉健康,大众都喜闻乐见其越走越好,生产处更多真正帮助大家的早筛产品进入市场,及早发现癌症。
但这条路注定是艰难孤独的,希望诺辉健康能一直守住初心,才能走得更远。
原文标题:做空诺辉健康,到底谁在说谎?
- 开元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