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体育官方网站 - 爆款减肥药的投资逻辑或不宜线性外推

2024-02-20

近期A股最热门的板块除了华为产业链,便是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减肥药概念股。

司美格鲁肽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酿酒酵母细胞生产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类似物,抑制可以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因为它本身是一个降糖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体重减轻的副作用,经研究发现,该药除了调节血糖,它还可以帮助人体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升饭后饱腹感,减慢胃排空,抑制食欲,从而有降低体重的作用。聪明的人们于是就利用了它这个副作用作为了一个适应证。

然而当前该药是否仍有不确定性?该药在国外的大卖是否真的能给我国带来千亿的市场?本文将详细解析。

01

负作用+欲望减弱

或劝退消费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司美格鲁肽这类本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仍存在不确定的负作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LP-1受体激动剂减肥引发胃肠道不良事件风险”的论文。

该文深入探讨了GLP-1类激动剂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结果揭示,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或利拉鲁肽这两种GLP-1类药物(使用者均为肥胖症患者,但无糖尿病病史)后,胰腺炎、肠梗阻和胃轻瘫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上升,而胆道疾病的风险并未明显增加。鉴于GLP-1类激动剂的广泛应用,尽管这些胃肠道不良事件罕见,但在考虑使用这些药物进行减肥时,仍需警惕其潜在风险。

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此前也重金投入GLP-1类药物研发,但在6月27日,辉瑞却发布公告称,停止开发其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肥胖症和糖尿病药物Lotiglipron,理由是,在中期临床研究中,服用该药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这是肝细胞受损的信号。

除了这些可能的负作用以外,这类减肥药本身的作用原理也有可能影响实际需求。越来越多掌握商业数据的巨头也开始表态,GLP-1药物的广泛使用的确开始对食品消费的大盘产生影响。

该药使用后人的欲望会大幅衰减,那种生无可恋的状态让人觉得自己是已经看破红尘,羽化登仙。比如吃饭吃着吃着就不想吃了,感觉饱了。

有部分使用司美格鲁肽减肥的人感叹到:白天在单位被领导骂,晚上回家被老婆嫌弃,如果这个时候股市再特么的天天跌(实际就是这样),抑郁上身的可能几乎是100%。如果你用了司美格鲁肽,你就连这点获取多巴胺的方式都没有了。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沃尔玛美国分公司的CEO约翰·佛纳近期表示,整体来看,现在美国消费者的购物篮变得轻了一些,卡路里也稍微减少了一点。由于美国沃尔玛也有药房业务,所以零售巨头正在利用这些数据研究销售模式的变化,例如将购买药物的人群与相似但不使用减肥药的人群进行对比。佛纳也强调,现在就减肥药的影响作出确切定论还为时过早。

02

千亿市场?谨防线性外推

诺和诺德公司财报指出,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预计2045年该数字将达1.75亿,糖尿病患者数居全球首位。诺和诺德2022年中国区销售额仅占其IO(International Operations,国际运营部)销售额的19%,远低于中国区患者数占比(23%),主要由中国胰岛素集采带来的价格下滑(40-50%)所致,中国降糖市场仍存在战略性机遇。

可是,由患者数量来推导药物的市场规模是错误的逻辑推理。

以老龄化程度最深的日本为例,以金额计的药品生产额20年不增长,而国民医疗费飙升。老龄化导致用药量增长,而产值却不增长,这充分说明了药企依靠提供仿制药存活在未来会愈加困难,更不用提如今大火的减肥药了。

如今GLP-1受体激动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上独领风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已有8款GLP-1药物获得上市许可并纳入医保范围。其中,四款为短效注射剂,包括每日需皮下注射1~3次的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和利司那肽;另外四款为长效注射剂,分别是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司美格鲁肽(索马鲁肽)。

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医药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而在今年3月底,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才刚刚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

此次获批意味着,除原研企业外,中美华东将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拥有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上市批文的企业,也是中国大陆首家拥有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上市批文的医药企业。

不止是华东医药,国内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信达生物等多家药企早早布局靶向GLP-1受体激动剂、尤其是GLP-1多靶点药物,竞争格局逐渐白热化。

03

短线主题或是昙花一现

创新出海仍是医药股唯一出路

现在减肥药概念大火的主要原因仍是供需失衡。GLP-1药物的旺盛需求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8月8日更新的药物短缺名单,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以及上一代GLP-1药物利拉鲁肽均榜上有名。

礼来在财报中指出,由于需求激增,替尔泊肽的多个规格产品出现了间歇性的缺货现象,预计这种缺货可能会进一步制约替尔泊肽的供应量。今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发布官方声明表示,诺和诺德生产的司美格鲁肽将面临较长时间的短缺,预计这种短缺将贯穿整个2023年。虽然该药品的供应量将持续增加,但无法确定何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产能扩张后,该产品带来的收益也会被逐步稀释,许多标的的预期价值或有被证伪的风险。医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仍是创新出海的实力。

2022年下半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有多项海外授权合作终止,国内Biotech公司重获海外权益,让市场对国产创新药的出海产生担忧。但这些事件之前均有预期,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换以及临床研发的不确定性有关,并不是针对国产创新药。2023年已经诞生了12项超过5亿美金的海外授权,后续还有多项值得关注的海外授权,例如迈威生物的Nectin4ADC,加科思的Multi KRAS抑制剂,P53抑制剂,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RC18等。

此外2023年君实生物的PD1、百济神州的PD1、亿帆医药的长效升白等都完成了现场省察,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以及百奥泰的托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的现场省察也会在下半年完成。和黄医药和武田合作的呋喹替尼三四线结直肠癌适应症也将会在2023年11月收到FDA对于上市申请的回复。多项创新药和生物类似物距离美国上市一步之遥,提振国产创新药出海信心。

- End -

原文标题:爆款减肥药的投资逻辑或不宜线性外推

- 开元体育官方网站

掃一掃

關注开元集團